当前位置:首页 > >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乾 州 蛟 龙 转 鼓 记
发表时间:2019-02-21     阅读次数:     字体:【
乾 州 蛟 龙 转 鼓 记

来源于乾县信息中心

奉天乾州,得天之灵,大王闾里,钟地之英。昔西北通衢要塞,今文化传承基地。

忆吾先祖,协运天纲。根起槐树,花开四方;忝列天阙五十一载,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贵在近侍,心忧边防,既娱上以乐舞,又潜勇于蛟龙。转鼓振响,冀壮圣怀;奈何时不我与,扶杖还乡,壮心未已,托志鼓舞,遂以教习邻里,老少皆喜。

乾州转鼓,足之蹈之,气势豪迈。三幕乐章,龙出东海,翻背腾跃,昂首摆尾,神韵通天。队形梅花,一阵月牙,奇特五角。风搅雪月,长流水声,十样景瑟,凌步微妙。平击舞蹈,旋转高跳,翻身鲤鱼,单翅凤凰。人绕鼓转,鼓绕铙转,异地原地,自转公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古作乐舞,现为转鼓,乾州艺苑,声闻寰宇。欣逢盛世,绍继律吕,蛟龙翻腾振奋群众以强国本,鼓声高奏激越昂扬唱响时代强音。

己亥年春节于乾州

(梁挺, 系乾县大王梁氏21世孙。助理研究员。中华文促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陕西省民协理事,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参与编著鼓舞研究书籍三部,获得“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在研究和传播陕西鼓舞等民间艺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

中华鼓舞艺术瑰宝——乾州蛟龙转鼓

乾州蛟龙转鼓,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宫廷乐舞,是朝廷军队打仗出征和凯旋归来时演奏。因鼓壁饰有“金龙喜珠”图案,表演者围鼓敲击旋转而得名。“鼓之舞之”英姿飒爽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国鼓文化的磅礴气势和秦人秦鼓的剽悍风韵。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华名鼓舞”、“原生态舞蹈的活化石”。

乾州蛟龙转鼓共分为三个乐章:一是“蛟龙出海”或“蛟龙探头”,二是“蛟龙翻背” 或“蛟龙游弋”,三是“蛟龙摆尾”或“蛟龙入宫”;场面有:“座鼓”和“转鼓”两种形式;队形有:“梅花形”、“一字阵”、“月牙形”、“五角星”等;鼓点有:“风搅雪”“长流水”“十样景”;舞蹈动作有:“平击鼓”、“高跳击鼓”、“鲤鱼翻身”、“凤凰单翅”等。蛟龙转鼓主要突出在“跳”和“转”上, “人绕鼓转,鼓绕铙转”,跳的动作分为“异地跳”和“原地跳”,转可分为“自转”和“公转”。

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乾州蛟龙转鼓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蛟龙转鼓先后参加了乾陵女皇菊花展、江苏太湖艺术节、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杨凌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中国文化遗产日、陕西省庆祝国家文化遗产日活动等500余次。并获得陕西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在中省市媒体多次专题推介,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陕西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纪实》。“BMW中国文化之旅”、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台湾打击乐协会等到乾县文化交流。依乾县王村镇大王村为中心成立的乾州蛟龙转鼓协会,有会员400余名,被省民政厅评为“陕西省社会组织先进单位”,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转鼓之乡”。按照省市非遗项目保护规划和乾县“打造蛟龙转鼓协会文化基地项目”的安排部署,新组建的乾县唐韵蛟龙转鼓演艺有限公司,将培养人才纳入长远工作,面向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弘扬文化遗产,拓展文化产业,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我国丝路音乐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乾州蛟龙转鼓在演绎着提升乡土文化、开拓丝路文化、舞动现代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的多重角色,积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造性成果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奏响新时代的号角,抒写乾州人民幸福生活的绚丽华章。









信息编辑:[上薇]

 
上一篇:乾县杨雅珺歌曲《恭喜你》登上CCTV《魅力中国行》
下一篇:乾县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