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
我的豆腐脑情结
发表时间:2018-07-20     阅读次数:     字体:【

我的豆腐脑情结

来源:乾陵文苑,作者:杨志鹏。图片来源:王少仑等。

无论是古人的:民以食为天,还是现在的舌尖上的中国。说的都是人们对食物的一种情结。人们对家乡味道的眷恋,人们对家的思念之情罢了!人们对食物的钟爱,尤其是对家乡美食的偏爱其实就是一种家乡情结。

从小到大我总忘不了的就是我的家乡陕西乾县的豆腐脑。

  小时候,一听到“豆腐脑,热缸子,不想吃,也要尝个子。”的叫卖声就忍不住缠着母亲要吃豆腐脑。可是那时,我家家境不好,父母亲能够让我们兄妹几个吃饱肚子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了,哪有闲钱为我们买好吃的。每每这个时候,母亲都会说:“下次吧,下次一定给你们买。”但我知道,那只是母亲哄我们的话罢了。她是舍不得那5分钱。当时,一碗豆腐脑5分钱。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我们兄妹四个买了一大碗豆腐脑,端回家我们兄妹四个,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碗豆腐脑吃光了,最后竟然,连粘在碗内的辣子油也被我们用馍给擦光了。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一回豆腐脑。

  说来也巧,我上到五年级时,我们班一个离学校很近的同学叫我晚上在他家住。更为巧的是,他爷爷就是我们村上卖豆腐脑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想这下我就有机会一饱口福了。

  果然,住在同学家后,每天早晨,我们都是被他爷爷摇动手推磨的“吱啦、吱啦、吱啦”声(后来知道那是用手推石磨磨豆浆的声音)唤醒。等我们穿好衣服,洗完脸,一碗散发着豆香味的白白嫩嫩的豆腐脑已经放在了他家的锅里。这时,他爷爷已经出门卖豆腐脑去了。这是他爷爷临出门之前专门给我们留下了豆腐脑。就这样,我吃上了“专供的豆腐脑”——一碗爷爷对孙子的爱,我也沾了光。

过去,做豆腐脑都是手工的,精心挑选的黄豆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再用小石磨手工推转把黄豆磨成豆酱,豆酱再经过豆腐布过滤,入锅烧开,再用卤水点制后就成了又白又嫩的豆腐脑。

  豆腐脑要好吃,除了做好豆腐脑是基础,但是,各种调料是豆腐脑好吃的关键。调料有优质食醋,蒜泥,大料水(用各种大料精心熬制的佐料水),盐,最后就是精心制作的油泼辣子。白嫩细腻的豆腐脑调上各种调料放上油泼辣子就可以开吃了。

  过去,卖豆腐脑的都用担子挑着,担子的一头是一个装在柳筐用麦草扦插固定的瓦缸,瓦缸里就是豆腐脑。另一头是一个特制的木架子,架子上放一个长方形木托盘。托盘里放的是各种调料碗,辣椒碗,醋碗和供人吃豆腐脑的小碗等。

不向现在很多装豆腐脑都是用不锈钢的保温桶。磨豆浆用打浆机。也许这些原因现在的豆腐脑总是吃不出我们小时候的味道的缘故吧。

  我对乾县豆腐脑的另一段情结,就要说一下我的高中生活了。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乾县二中度过的。那个年月学生在学校住的是大通铺,睡的硬板床,一人一脊背宽,冬天在床板上铺麦草或稻草笆子取暖。

  那时,我们都会从家里背上够一周吃的馍到学校。平时我们都是在学校的学生灶上吃饭。当时,饭菜品种单一,基本都是早晚玉米榛子稀饭泡上自己带来的馍,就咸菜吃,中午就是一碗汤面条。那时候,学校里也会进来乾县夹道村卖豆腐脑的。一般每周来一次,那时同学们就会围上去买豆腐脑吃。记得有一次我实在馋的忍不住了,就花了一毛钱买吃了两碗豆腐脑解了一回馋。谁知后来我的花销超支了,以至于那周的后两天晚饭我都吃的是开水泡馍。

后来,上大学后,班里的同学都夸他们家乡的美食,像什么:三原的蓼花糖,彬县的柿饼,岐山臊子面等美食。我便当仁不让的给他们描绘乾县的豆腐脑怎么好吃,怎么的馋人。说的他们直流口水。后来,我还领着几个同学去乾县逛了一回乾陵,吃了一回正宗的乾县豆腐脑。
  参加工作后,每每回到乾县总回去吃一碗乾县豆腐脑,这已经成为我几十年不变的家乡情结。有时候,没有事,也要找机会回去吃豆腐脑。

  几十年来,只要朋友同学要去乾县我都会向他们推荐说乾县那家的豆腐脑是正宗的,那家的豆腐脑好吃。乾县城乡遍布卖豆腐脑的,其实究竟那家是正宗的,究竟那家的好吃,我没有考证过,只是自己吃过后的感觉罢了。我之所以向朋友推荐这正是我对家乡爱的深沉的表现罢了。

这就是,我的乾县豆腐脑情结。

  我要让这种情结继续下去,而且也要把这种情结延续下去。因为,家乡的味道才是人们向往的味道。无论你走的多远,也无论你离开家多久,那样的味道都会向你飘来,唤起你对家的思念,就像小时候,妈妈呼唤你回家吃饭一样。

  我们要永远记住家乡的味道!

 
上一篇:民间艺术
下一篇:咥乾县羊肉泡馍,嘹咋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