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群文研究
群文研究
欢度春节 喜迎新年 | 乾县文化馆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 故乡的春节文化 (作者: 黄宇辉)
发表时间:2022-02-06     阅读次数:     字体:【

欢度春节 喜迎新年 | 乾县文化馆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

—— 故乡的春节文化 (作者: 黄宇辉)

根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即将进入常态化的新形势,市文化和旅游局决定从1月21日起,将“共克时艰抗疫迎春一咸阳市‘抗疫情迎新年’文化云展演系列活动”转为“如虎添‘艺’‘阅’享假期‘文化陕西’网上过大年”暨“福虎迎新春乐享幸福年”咸阳市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活动。乾县文化馆积极响应,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欢度春节、喜迎新年”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欢度春节 喜迎新年

故乡的春节文化 (作者:黄宇辉)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风俗。”我的故乡地处三秦大地的渭河北塬。每年一临近春节,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就在故乡的村头院落、街头巷尾活动开了,随处可见人们载歌载舞、吹打弹唱的热闹壮观场面。唱秦腔戏、擂腰鼓、吹唢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耍社火、贴春联,把渭北乡村渲染成一幅生机勃勃的闹春图。

戏剧是故乡人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故乡人有道是:“无戏不热闹”。进入腊月后,外出务工的也陆续返乡,与留守家门的村民们一起,自发地三五人一帮、十来个人一伙,一把板胡、一支笛子、一副锣鼓,就凑成一个戏班子,生旦净丑、吹拉弹唱,他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故乡的戏种繁多,粗喉咙大嗓门的秦腔,柔声细气的碗碗腔,动听婉转的眉户调,古韵十足的弦板腔,这些剧种,像一曲曲深沉激越的古乐,回荡在古朴的三秦大地。每有尽兴的演出,就有热情的观众。家伙点一响,人们就围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唱了千年,听了百遍,就是唱不尽听不够这乡音乡韵。观众看得如醉如痴,人群里不时传出欢笑声。
每到春节,故乡的土地就成了一个腰鼓的世界。您看:人们头裹白羊肚手巾,腰束红腰带,手持带红绸的鼓槌儿,排成整齐的方阵,在村头宽阔的水泥路上边走边跳,脚步铿锵,闪转腾挪,身姿豪迈、步伐矫健,龙耀凤翔,那叫威风!从那通红的脸颊、那黑亮的眸子里,让人不能不承认,只有在这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才能孕育出这种粗犷的性格、古朴的民风。
“耍社火,跑旱船,男女老少齐争先,你撑杆,我扮演,欢欢喜喜过新年”,“扭秧歌、踩高跷,扭的龙灯舞,踩的狮子跷,锣鼓敲得新年真热闹”,这些顺口溜就是故乡人对热闹场面的生动描述。
吹唢呐,这是故乡人迎春的特有的方式。故乡人认为吹唢呐有吐旧纳新的意思,因此有“开年吹唢呐,喜事迎到家”一说,表达了故乡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唢呐声声,此起彼伏,洪亮悠长,响彻村村镇镇,峁峁塬塬,仿佛要把沉睡的高原唤醒,与欢乐的人们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如果说唱戏、擂鼓、跑旱船、踩高跷、吹唢呐这是故乡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声声呐喊和热烈庆贺,那么春联的内容就表达了故乡人的肺腑之言。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门里门外都被大红的春联打扮得分外妖娆,都是在描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没有伟大的中国梦、民族梦就没有这样祥和欢快的节日。

作者:黄宇辉,乾县姜村神坊村人,现居河北迁安。曾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陕西日报》《华商报》《中国冶金报》《中华工商时报》《工人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当代矿工》《人间方圆》等国内数百种报刊发表作品,多次获得有关报刊征文奖和文学奖。

 
上一篇:欢度春节 喜迎新年 | 乾县文化馆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 除夕夜敬酒(作者:畅严)
下一篇:乾县文化馆2022年春节文化云展演音乐培训—— C大调全分解伴奏歌曲《送别》